踣街

Yufen Chun 2024-12-13 1 min read {Quotes} [Philosophy]

楓葉地和星條旗地俏麗人問:甚麼是仆街?

電影「九品芝麻官」:「嗰個人叫常威,佢老竇就系水師提督常昆嗰個扑街冚家鏟。」電影「低俗喜劇」:「畀人唱「手+然」死啊!扑街!」電影「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你好扑呀!扑街!」電影「九品芝麻官」:「包大人個扑街跌咗落個窿裡邊呀。」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你個扑街仔吖,你拋我呀?」電影「低俗喜劇」:「哎!嗰個仆街導演衰咋嘛!」—— 短語: 扑街。(類研究猿改用「手+然」。)

『除了攻擊性非常強烈的粗口外,有些粗口立於灰色地帶,例如「仆街」一詞,有人認為「仆街」可能不算粗口,頂多只是粗鄙,如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在2009年立法會會議上提及「仆街」,委員會主席劉慧卿認為「仆街」屬粗口及冒犯性語言並禁止他使用,梁反則駁「仆街」不屬粗口。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指,如不屬於門內有字的五個正宗粗口及其同音字,則只能算是低一級的粗鄙語,但社會上愈來愈多人將粗鄙語當作是粗口。·····彭志銘更指出,有些字則會由非粗口演變成粗鄙語,例子有廣管局裁定電影「秋天的童話」中,主角周潤發的罵人口頭禪「躝癱」屬粗口。其實根據康熙字典,「躝癱」本是形容兔子死後軟掉的樣子,它原本連粗鄙語也不算是,但大眾都認定這是粗鄙語,可見粗口的介定會隨著社會而轉變,「粗口是語言系統的一部分,透過語言說出自己最直接的感受。語言內含民族文化,有很多是文字表達不到。·····近幾年,有網民將問候別人母親的粗口,轉換成 Hi auntie(伯母你好)等替代詞,起源於高登討論區,該討論區曾推出粗口過濾系統,將網民的粗口自動轉換成較文雅的詞語,其他例子有「向左走向右走」代替「手+然」,「Hi Hi」代替「仆街」等等。後來這些詞語在現實世界也開始流行起來,如2011年七一遊行,梁國雄向林瑞麟說「Hi Auntie」,沒有當眾說粗口,但大家都明白這句說話的含意,可見在不同時代,粗口會不斷演變,亦會衍生新的粗口。」』—— 港式粗口 有罪?。(類研究猿改用「手+然」。)

『香港人說話最喜歡夾雜英文,「仆街」就是英文的「poor guy」的譯音,據說意思是粗劣、低俗、破爛,最直接的翻譯,就是「可憐的傢伙」。』—— 粵語趣談:仆街有幾個意思?

『真.仆街類:在 50、60 年代,報章有時會以「仆街」形容人仆倒,連印度總理尼赫魯也不例外。當時有不少意外新聞亦以仆街來形容傷者受傷的情況,例如 1963 年大埔的一宗交通意外,便有一名孕婦仆街受傷。至於「仆街」的原意 — 橫屍街頭 ,有時也會在社會上發生。1964 年便有試過因電車過彎時太快,令乘客仆倒死亡,後來更召開死因庭研訊。罵人仆街:1961 年元朗有兩幫人差點因為一句「仆街」而打起來,別的地方不常發生,但元朗卻不意外。形容事情很差:1960年代,不少業主瘋狂加租,令不少租戶都仆街。1967 年,六七暴動期間,有左派組織自稱「小老虎」,誓要把當時殖民地政府打到仆街,如此暴力實在不太好。』—— 【粵語由來】睇人仆街最開心?到底仆街點樣嚟?。(附有新聞紙報導使用「仆街」作標題的圖片。)

『我這半輩子讀書最少的時候,就是在電台工作的那一段日子了;但也正是在那短短的十幾個月裏,我才有機會看到一本一般人看不到的「密典」,嚴格地說,那其實是一本手冊。這本手冊是香港廣播管理局發給各電子傳媒機構的指南,凡是上面列出來的詞彙,都不能在大氣電波裏散佈傳播,因為那全是些鄙俗不堪,有乖倫常,傷風敗德的粗話與黑社會背語。不過我們一幫同事又很驚訝地發現,本來人人都以為是粗話的「仆街」居然不在手冊之內。早知如此,當年大家就不必擔心電台裏的火爆名嘴罵人「仆街」了。彭志銘在他的新書《小狗懶擦鞋》裏就特別替「仆街」平反,指出「仆街」是咒人橫屍路邊,頂多惡毒,卻不是平常那些總要和性事拉上關係的粗話。而且他還更正大家,「仆」字的正寫應為「踣」,同學們要注意。』—— 粗話的禁忌知識 - 梁文道(牛棚書院院長)

『在很多時候,「仆街」這個詞,頂多只是一個市井流行的習慣用語。有趣的是,它的意思非常複雜、微妙,在不同場合講,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1. 單純表示摔角。既不是幸災樂禍,也不是嘲諷,簡簡單單就是摔了一跤。 2. 表示倒霉,遇到麻煩事。炒股炒到仆街。 3. 可以是罵人,也可以是暱稱。比如說「都開台食飯了,個仆街仲未返嚟,不知死咗去邊度。」這和說「死佬」一樣,要看說話人當時的語境、心情、緣由。 4. 形容汽車拋錨,癱在路上動不了,或因轉彎太急太快,以致翻車。 5. 形容一個人在公眾場合趴在地上。同樣不含惡意,既不是幸災樂禍,也不是嘲諷,但帶點開玩笑的口吻。 6. 罵人。這是很常見的用法,罵人仆街。』—— 粵語趣談:仆街有幾個意思?。(附有新聞紙報導使用「仆街」作標題的圖片。)

台灣有「仆街少女」,藉仆街影像,呈現台灣自由、多元的人文特色。引起國際媒體關注,連陸委會也相中她們的創意、搞笑,邀請她們擔任政策短片代言人—— 仆街少女 另類行銷台灣

『扑街(pū jiē),源自粵語,正確的或原本的字是撲街,原指橫屍街頭,現指跌倒在馬路上、跌倒,所以普通話裡很多時錯用了“撲”去代替。扑街也有自嘲的意思,譬如「今次仆街」,指這次慘了、死定了。』—— 百度:仆街

『解釋:【喻】【詈】死在馬路上(扑:趴)。這是罵人不得好死。 1. 指陷入絕境。今次呢鑊扑街啦!(這次的禍大了!)2. 咒罵別人。扑街啦你!(你去死吧!)3. 作名詞用,指特定的人。你係一條扑街。 (你是個混蛋)4. 發洩用。扑你個街! (等同「混你的帳!」)。』—— 短語: 扑街

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合辦、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學系/影視與數碼媒體製作碩士課程協辦的 2007 年 3 月 4 日 「廣管局,怎麼辦?」座談會的筆錄在這裏的立法會文件

廣管局先後為兩個「一宗投訴案」作出爭議性的裁決 —— 向《鏗鏘集》播放〈同志.戀人〉發出強烈勸諭,指報道欠持平,和就電影《秋天的童話》向電視台發信,逼令刪剪劇中四句粗穢對白。—— 秋天的粗口 彭志銘

我同 2 位俏麗人話:『而家你明白點解我係楓葉地和星條旗地講中文,冇同你老母用英文講:「Hi Aun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