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解答:
- 甚麼是二次感染?
- 如何確定是二次感染?
- 二次感染的發生概率?
- 如何區分“復陽”與二次感染?
- 抗體水平與二次感染的關係?
- 發熱之後,短時間再出現症狀,是否屬於二次感染?
- 二次感染後的病情是否更加嚴重?
1. 甚麼是二次感染?
“二次感染”是指一個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後,已經徹底康復,然後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
2. 如何確定是二次感染?
不同國家或地區針對二次感染的定義不同,但基本條件都是要確診後要間隔一段時間。比如,歐洲疾控中心認為,只有當首次感染的病毒完全清除,並且有足夠的時間產生免疫反應時,才能診斷為真正的二次感染。英國定義二次感染的間隔至少是 90 天,美國則是間隔 60-90 天以後。二次感染需要結合症狀體徵、臨床表現、免疫反應、基因測序等多項指標綜合判定。
3. 二次感染的發生概率?
二次感染的發生概率主要與人體免疫水平和病毒株變異有關。抗體等免疫反應指標越高,病毒株變異越小,二次感染的發生率越低。當前研究顯示,相較於早期變異株, Omicron 導致的二次感染要略高。但總體來說,短時間內發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未接種疫苗者初次感染非 Omicron 株後,在開始隨訪後第 135 天,二次感染 Omicron BA.1 或 BA.2 的發生率約為 1.1%;初次感染 Omicron BA.1 或 BA.2 後,二次感染 BA.4 和 BA.5 變異株的發生率約為 2.1%。韓國一項研究顯示,2022 年初 Omicron 變異株流行期間,韓國的二次感染率較 Delta 變異株流行期間有所增加,但隨著人群免疫水平的提高,同種變異株導致的二次感染髮生率有所下降。
4. 如何區分“復陽”與二次感染?
“復陽”是指感染者症狀基本消失,達到出院標準之後,再次檢測發現核酸呈陽性。“復陽”患者一般無明顯臨床症狀,且基本沒有傳染性;而二次感染相當於一次新的感染,是痊癒後的再次感染,一般來說,可有臨床症狀出現,並且核酸載量較高,具有傳染性。
5. 抗體水平與二次感染的關係?
多項研究顯示,接種疫苗或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能夠降低二次感染的發生率。免疫力低下或抗體水平較低的人群相對較易存在二次感染的風險。因此,這部分人群平時還應注意加強個人防護,並及時接種新冠疫苗或加強免疫。
6. 發熱之後,短時間再出現症狀,是否屬於二次感染?
發熱之後短時間再出現症狀不屬於二次感染。普通人群被病毒感染後,免疫系統立即啟動,細胞免疫和抗體水平不斷升高。一般兩週後抗體水平達到峰值,並在短期內維持較高的水平,對機體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人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後康復前,由於免疫系統已在發揮作用,短時間再次感染相同或者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可能性極小。
7. 二次感染後的病情是否更加嚴重?
目前,新冠病毒重複感染導致嚴重疾病的報導少見。重複感染後的疾病嚴重程度與病毒感染劑量、新冠變異株,以及個人健康狀況都可能有關。但總體上,重複感染導致重症的風險很低。
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