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正義在病房的實現

Yufen Chun 2022-03-31 1 min read {Quotes} [Philosophy]

類研究猿尋找「醫療糾紛」案件,遇上「柯文哲」醫生的故事,在這裏。該故事是來他的這本書,《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ISBN13:9789864777075。

類研究猿文抄如下:

有一天,急診來了一個肝癌末期的病人,病人肚子積水鼓脹,一直喘個不停。急診的醫生一看就說:「病人很喘,先插管再說。」

病人的女兒在旁邊趕緊說:「我爸癌症末期了,我們不想插管。」

急診醫生一聽到這話,就把她罵了一頓,說什麼「不插管妳送來醫院做什麼」、「不插管就推到旁邊去」,然後把病人推到急診室廁所前的走廊上,一待就待了三個小時。

後來急診醫生看不下去了,就決定打電話問問看有沒有病房要收。他打電話到「內科」病房詢問,內科病房一聽到是肝癌末期、簽過 DNR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又是快死的病人,就罵說:「人快死了,還送上來幹什麼!不收!」急診醫師心想,既然普通病房不收,那問問「加護」病房要不要收,於是他又打電話去加護病房問,也被罵了回來。

就在這時他忽然想到,新來的外科主任說,不可以因為病人簽過 DNR 就拒收,於是他就把病人直接送去了「外科」病房。

外科住院醫師一看到這個病人的病歷就開始罵,「內科都不收,為什麼叫外科收」、「這個人都快死了,現在寫住院病歷,等一下就開始寫出院病歷」。

他雖然一直罵,但還是收下了病人。

其實病人進到外科,醫生也沒有為他做什麼有意義的治療,就是安排他住院。

看他喘得厲害,於是把他的床頭搖高 30 度;給他掛個氧氣,讓他呼吸能順暢一些;因為病人會拉肚子,所以給他換紙尿布;因為病人肚子很脹、會痛,所以給他打兩毫克嗎啡,讓他能夠舒服一點。就這樣東摸摸、西摸摸,病人四個鐘頭以後還是過世了。

病人死了,外科住院醫師又忍不住開罵:「不是說了不要收嗎?你看這個病人進來,不到 4 個鐘頭就死掉,我才剛剛寫完他的住院病歷,現在又要開始寫出院病歷!那一床現在又空了,空床又要接新病人,給我找麻煩!」

緊接著,太平間來收遺體,把病人整理好要送出去,經過護理站的時候,病人的女兒忽然跪了下來,跟護理站的醫護人員磕頭致謝。她說:「謝謝你們沒有讓我爸爸死在急診室走廊的廁所前面。」

·····

也因為這件事情,柯文哲開始注意到,醫院不願意收的那些病人。在台大醫院的急診室,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正在搶救的病人外,還有一群,就是醫院裡每一科都不願意收的病人,他們病情最嚴重卻又沒辦法治療,所以最後就被堆在急診室裡。

·····

後來柯文哲就被當時的院長指派了一個任務,要他去創立一間病房,專門收這種各科都不要的病人,而這就是急診後送病房的由來,這個病房有很多別稱,例如「7D 病房」、「德蕾莎病房」。

柯文哲這個病房有很多貼心的設計,讓它成為了醫界史上最傳奇的病房,明明都是收被各科視為最臭、最爛、最沒救的病患,但成立到最終,卻幾乎沒有發生過醫療糾紛。

例如,一定會舉辦案情說明會,讓家屬知道病人的狀況和醫院的態度和流程;在病人臨終時,也會特別將病患從多人房移置到單人病房,讓病患和家屬們有更多獨處和陪伴的時間,還會針對不同宗教信仰去布置病房;所有的醫師和護理師對待病患的態度也都是非常尊重和關心。

以上的貼心制度,讓家屬和病患都能感受到溫暖,也因此就不容易有醫療糾紛的出現。

除了這些貼心的制度,柯文哲甚至把企業化的管理帶入了這間病房,·····

·····但這麼優秀的病房,為何最後會中止呢?其實答案很悲哀。

整合醫療照護病房什麼都好,又有效率,又能達到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唯一的缺點就是,醫院收入降低,因為檢查越多、治療越多,錢賺越多。他的高效率設計,反而降低了醫院的獲利,不太賺錢。

·····台灣的醫療體系講究獲益率,而非怎麼做對病人最有利,所以在柯文哲離開台大後,德蕾莎病房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