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新华网),“养生明星”多打医疗擦边球 存监管难题,2010 年 05 月 28 日:
“吃辣椒比吸烟危害大”、“糖尿病 80% 都是误诊”、“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这些雷人之语都出自目前红透半边天的养生专家张悟本之口。
张悟本的理论是否站得住脚?他在悟本堂挂号开食疗方是否合法?像他这样的“养生专家”谁来监管?
据本报记者调查,目前许多“养生明星”挂着保健的幌子,打的是医疗的擦边球。而有关部门对保健节目、保健书籍尚无监管和准入门槛。
·····
近两年,北京、湖南、陕西等电视台开设的养生栏目可谓炙手可热,推出了一批养生专家,其中确有不少真正的名医大家,但也不乏刘太医、林光常之流。有排毒教父之称的林光常也曾是风靡一时的“养生明星”,其最有名的言论就是“牛奶有害”,后来因无证行医被判入狱。
多数养生节目都主打生活健康常识,而不是直接问诊治病,但也难以避免地会提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话题。甚至有些节目是以宣传个人、药品和医疗器械为目的,成为一种变相的非法医疗广告。
····
除了养生类节目,保健书籍也同样是怎一个“乱”字了得。目前,北京大型书店在售的各类养生书有 6000 余种之多,各有各的“秘方”,观点到处“打架”,让读者也不知道该信谁的。例如关于口气重,《求医不如求己》中归结为脾胃衰败,而《从头到脚说健康》认为是肺胃实火。有的书说常喝豆浆有利于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而有的书则说常喝豆浆对于男性身体不好,会导致早衰,记忆力减退。
·····
市卫生监督所昨天表示,非法行医是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质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例如开具处方药等。显然,张悟本不在卫生部门的监管之列。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对媒体表示,这几年伴随着学术的浮躁和媒体的炒作,养生书和节目热了起来。不仅专家上了,写半科学半不科学的人也上了,甚至写伪科学的也上了。
但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来为做养生节目和写养生书的专家把关。究其原因,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卓小勤认为,“不论是养生节目还是养生书籍,这个门槛不好设。”
卓小勤表示,目前的养生言论基本以中医为主,中医有其独特性,有一些方法可能理论上说不通,但实际治病就是有效果。民间也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说法,所以对于一种养生理论是对是错不好判断。
正义网-检察日报,专家称张悟本编造履历属欺诈 是否构成犯罪存疑,2010 年 06 月 04 日:
这几天,号称当代“中医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因张悟本提倡吃绿豆、萝卜、长条茄子等,声称“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 还能治肿瘤”,一时天下传扬。坊间传言,当前绿豆等农产品身价飞涨,与张悟本的宣讲推动不无关系。
张悟本,自称“出生于四代中医世家,6 岁起随父学医,临床经验二十余载”,“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医专业”,是“国家卫生部首批国家高级营养师”。他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上市 6 个月销售 300 万册,数月来高踞卓越、当当等图书网站保健类图书销售榜首。从今年 2 月起,张悟本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知名度更是迅速攀升。据说其讲座出场费已高达 20 万元,他在北京的“悟本堂”坐堂,一个 15 分钟完成的养生咨询,挂号费高达 2000 元,被称为“京城最贵中医”,而预约号已排到了 2012 年。
然而,进入 5 月以来,张悟本遭到了一系列质疑。有记者调查出张悟本的真实身世——张家并非四代中医世家,张悟本与其父曾均为北京第三针织厂工人,张悟本在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的学习经历亦均为造假。其学医经历,连其父张宝杨都不太清楚,只是表示他是在下岗后卖钙片期间“钻研”的。面对记者对“父亲张宝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的疑问,张悟本也以“父亲先后为两位国家领导人诊治疾病,由于保密原因领导人姓名不便公开”搪塞过去。
5 月 26 日,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张悟本及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一次媒体恳谈会,会上坚称“他是在 2004 年取得了卫生部高级营养保健师资质”,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的客座研究员,也是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的首席食疗保健推广专家”。
5 月 27 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联合对位于奥体中心附近的悟本堂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悟本堂虽有工商营业执照,但无卫生许可证,执照上写着“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 3 万元,成立日期是 2009 年 8 月,法定代表人叫“唐燕飞”。据现场执法人员介绍,现场并未进行诊疗活动,也没有任何药品摆放,只有绿豆汤、白菜心等食物。经检查确认,悟本堂没有在相关卫生部门登记注册开办中医诊所,其人员也无医师资质,并非医生。
5 月 28 日,卫生部发表声明,否认了张悟本“卫生部首批国家高级营养师”的身份,并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驳斥其“养生理论”。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否认张悟本的理事、研究员身份。针对张悟本曾提到的“曾与四大中医之一施今墨外孙祝肇刚切磋医道”一事,祝肇刚回应称,他对张悟本毫无印象。
6 月 1 日,位于奥体中心的悟本堂诊所暂停营业。《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在北京紧急下架。6 月 2 日,悟本堂诊所被定性为违章建筑遭到拆除。
·····
近些年来,从打鸡血到养红茶菌、煮绿豆汤,相似的场景不断上演,主角换了一个又一个,狂热跟随的众生却不见减少。“神医”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芒硝治病致人死亡的胡万林,“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的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联合国科学与医学双博士”的刘太医·····如今,又出了一个张悟本。
张悟本一再强调自己从事的是营养咨询,而非坐诊看病,收取的也不是挂号费,而是咨询费。这可能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自己不是在行医,自然也不存在非法行医的行为了。然而他的书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却是一本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进行解读的书。
·····
那么,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提供了虚假的履历和资格,是否属于对读者的欺诈?出版社是否应当对张悟本的身份进行核实审查?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曲三强。
曲三强说,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编造虚假履历和身份资格的行为,无疑构成了对读者的欺诈。至于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则需要结合其他条件来考虑。从张悟本编造虚假履历和身份资格的行为与其商业活动结合起来看,其欺诈性质不难认定。从这种意义上讲,其“冒充身份并骗取利益”似乎更接近于“招摇撞骗”;不过,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的行为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因此,在本案中需要进一步确定的是:“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是否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的情况。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不能根据本条追究刑事责任。
曲三强介绍说,出版社对作者的身份情况及其作品的内容负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责任。2010 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也都普遍规定了类似的“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来解决这类的问题。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案的情况下,如果出版社未能完善履行审查义务,其也只能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不产生民事责任。
那么,如果读者按照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提供的方法进行食疗,导致病情恶化或延误,张悟本是否应当负有责任?曲三强教授说,从法理上讲,如果读者按照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提供的方法进行食疗,导致病情恶化或延误,很难要求张悟本对其承担法律责任。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只是提供了一种养生方法,其科学性的真伪并不妨碍其公开发表。从法律意义上说,是否具有科学性不是作品发表权的前提条件。至于公众由于缺乏认知而采信某种说教和观点,很难归责于作品作者。当然,对于某些明显倡导伪科学并容易导致公共危害的作品,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负有监管责任。
·····
政府和相关的行业组织也应反思。胡万林的教训还不深刻吗?张悟本的歪说大行其道,为什么中医界无人出来反对?一些被冒名的机构,是不是得了好处,要不何以不出来正本清源呢?
曲三强教授就说,在神化张悟本的过程中,电视台、报纸等传媒无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类似的事件以往曾经多次发生。除了在舆论和道德方面应该对这些媒体的行为进行谴责以外,还应该根据包括《广告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至于是否需要媒体与张悟本共同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则要看如何认定张悟本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他们之间是否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共同侵权主体的构成条件。
中国新闻网,张悟本从专家成“砖家” 养生之道今后听谁的?, 2010 年 06 月 09 日:
什么是养生?山东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国医大师张灿玾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养生方法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并没有一种单纯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位中医大夫向记者表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切忌急功近利。
“没有两个人的体质是相同的,就像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适合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你,但是总会有一种适合于你的一种养生方法。”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诫,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健康悖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
请注意!
1、张悟本:号称京城最贵中医,提出黑豆可养生补肾,近日遭卫生部否认营养专家身份。
“砖”家语录: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压、降血脂,是治肿瘤的“药方”;绿豆汤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黑豆泡醋可以补肾;牛奶、酸奶对身体不好,不能吃;国内肺癌比例升高是因为“过辣伤肺”;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
点评(晁恩祥,全国名老中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席专家)———
在中医理论中,绿豆汤的确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但绿豆的保健功能,永远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黑豆确实有补肾的作用,但过分强调黑豆的作用就不合理。酸奶、牛奶可以吃,一些体质不适合喝牛奶的人,可以分次喝酸奶。
2、林光常:撰写《无毒一身轻》一炮而红,因违反《医师法》和《健康食品管理法》被判刑。
“砖”家语录: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人喝牛奶不仅补不了钙还要耗钙;可乐是刷马桶的,地瓜是含氨基酸最全的食品;煮沸的水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根本没有氧了,要喝生水;红薯在营养学上有巨大价值,红薯皮比肉更营养,皮里面抗癌成分非常高,它是抗癌第一名,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
点评(李里特,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红薯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确实有防癌的作用,但不是说吃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作者的观点把红薯的作用过分夸大了。
3、刘弘章:靠写《三分治七分养》迅速火起来,却因制售伪劣产品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砖”家语录:过饱伤人,饿治百病,吃肉会老得快,吃豆腐对身体不好,最好不吃晚饭;海产之物皆有毒;晨起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要素。
点评(陈春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
对于吃肉还是吃素,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来确定的。比如对于吃了肉不好受或血脂高的人,应该多吃素。而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则应该多吃肉来增强体质。
4、马悦凌:人称“健康教母”,被曝从未当过医生,只是在南京某医院当了23年初级护士。著作《不生病的智慧》,其“生泥鳅疗法”导致百名患者住进医院,引来质疑。
“砖”家语录:足底注射当归能治头疼头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心脏病、前列腺炎、失眠;生吃泥鳅能治慢性胆囊炎、红眼病、发冷、口渴、肝火旺。
点评(程义勇,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泥鳅富含高蛋白,有保肝、活血的作用,但应该煮熟了再吃。因为泥鳅生长在淤泥之中,身上有很多致病微生物,生吃可能感染上疾病。
民生周刊,张悟本:又一位神医的倒下,2011 年 02 月:
如果百姓摸摸口袋,发现相信神医永远比相信医院简单、划算,张悟本们就还会重新回到神坛。
·····
2010 年 2 月 1 日,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播出一期题为“张悟本谈养生”的栏目,一位被冠以“中医食疗第一人”的神医张悟本横空出世。
·····
凭借食疗的养生理念,张悟本一炮走红,不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食疗养生热,更把影响扩散到大江南北的农贸市场。在年初仅售 4.8 元一斤的绿豆接连翻了几个跟斗,5 月时每斤已逼近 10 元;一贯勤俭的老年人到了市场连价都不问,开口就要几十斤,赶上绿豆紧俏时还得排队;家家户户锅里都熬着绿豆汤,有时整条胡同都飘着煮绿豆的味道,“家里天天跟大酱厂似的”是市民给出的生动比喻。
绿豆行情一路看涨,人们对神医张悟本的推崇也在逐渐升温。他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被各大书店摆在畅销书展柜中的醒目位置,并且连续数月销量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头把交椅。据出版方的统计数字,该书出版半年,全国销售量已经突破了 300 万册。
被奉为神医的张悟本身价狂飙。有媒体在 5 月探访悟本堂得知,因为挂号的人太多,悟本堂已不接受预约。300 元的号已经排到了 2012 年,1800 元的号也要 2011 年之后才能有,即使想参加 3 万元一月的康复营也得排半个月的队。
张悟本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书店的签售现场,活跃于不同电视台的访谈节目。
·····
5 月中旬,有媒体报道张悟本涉嫌学历造假。经调查,自称出生于四代中医世家的张悟本与其父都曾是针织厂的普通工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和北师大中医专业纷纷澄清自己并未“培养”出神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声明“此人所有行为与我会无关”;卫生部公开否认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身份。
曾被人们推崇的食疗养生理念,成为了一个个破绽百出的笑话。“绿豆汤可以治疗肺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炎等数十种常见疑难病症”,“高血压患者只要长期服用这样的绿豆汤,就可以摆脱终身服药的困扰”。
·····
5 月底,卫生部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会诊”张悟本,对其错误的中医养生理论予以驳斥。张悟本关于“绿豆能治百病”、“大量摄入食盐不会使血压升高”等言论也被证伪。
悟本堂两次停业,最终摘下牌匾、拆除门脸,逐一退还市民的预约款。南京等地市民将张悟本告上法庭,他所著的养生书籍在各地的书店也纷纷下架。
悟本堂悄悄关门,捧红神医的《百科全说》也“恰好”到了暂停播出的预定日期。在一片批判声中,张悟本被逐出养生江湖,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食疗养生的神话也随着张悟本并不华丽的转身而破碎。
中国经济网,养生行业乱象丛生:借养生”大师”之名 行欺骗消费者之实,2014 年 08 月 24 日:
借养生“大师”之名,行欺骗消费者之实——养生行业乱象丛生亟待规范
从绿豆“神医”张悟本,到生吃泥鳅的“健康教母”马悦凌……没有行业标准,没有科学依据,随着养生热的兴起,千奇百怪的“养生大师”应运而生,以“养生之名”,行欺骗消费者之实。专家建议:健康教育应“提速”,行业监管待加强。
·····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目前无法根治,患者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面对伪专家的游说,轻信其‘特效药’和‘偏方’,不惜花高价购买其保健品、药品。”湖南省一家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医生告诉记者。
·····
健康教育应“提速”,行业监管待加强
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中认为,缺乏法律约束、行业准入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导致养生行业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
湘雅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天伦认为,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大,目前政府及正规医疗机构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指南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识远远不够,导致不法分子雇佣伪专家打着“养生教父、教母”的旗号,误导群众。
专家指出,由专家为主导的健康宣传已不能满足全民的健康知识需求,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法商家、伪专家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尽快建立完善养生行业监管机制,加快养生行业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定,对养生机构的审批、人员的准入和产品、服务的内容进行规范,促进养生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结合发〔2023〕3 号,2023 年 4 月 26 日:
第四条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健康咨询指导、健康干预调理、健康教育等,如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服务,制定个性化中医健康干预调理方案,提供规范的中医特色健康干预调理服务,向服务对象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和常用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等。
第五条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包括以下情形:
(一) 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
(二) 开具药品处方;
(三) 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清单》规定的中药饮片;
(四) 开展医疗气功活动;
(五) 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
第六条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宣传治疗作用,不得以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健康咨询等为名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
·····
第十二条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背景,或者接受过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技术风险防控方法、基本急救知识技能等,遵守卫生健康和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
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疾病发病期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工作的人员,不得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第十三条 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应当将消防安全纳入中医养生保健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