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敏灸

Yufen Chun 2020-10-24 1 min read {Lectures} [Philosophy]

開場白

兩天前,上課看到了「熱敏灸」。心中泛起漣漪。思想無窮迴圈。

後來,我偶然碰到有關的視頻、書籍和論文。

視頻

其中一個視頻是 CCTV 中文國際台的 2016 年 5 月 11 日「中華醫藥」,題目是:「熱敏灸,技術創始人陳日新」。 視頻在這裡

類研究猿複製一些內容如下:

當人患病時候,身體上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穴位,這些穴位對外界的熱特別敏感,而且還會自動打開和關閉。(穴位不僅僅有部位之別,更有狀態之別。)

如何判斷它們處於關閉還是開放的狀態?如果當它們受到了艾灸熱力的刺激的時候,表現出一種局部的皮膚表面的熱,這就說明這個穴位是關閉的。但是當它表現出透熱、擴熱、傳熱,這個穴位就是開放,就會傳熱到遠處。我們叫這些“打開”的穴做「熱敏穴」。

熱敏穴不僅具有自己開關的功能,還會位置發生改變。它是「動態」的。這有兩個含意:

  • 部位的動態位置在相互變化。
  • 醫治功能狀態敏感性也是動態的,隨著相應內臟功能狀態的變化而改變“開/合”狀態和功能強弱。。

熱敏穴通常都出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穴位的周邊,熱敏穴位是動態變化的。中醫經常講辨証施治,通過觀察和分析病情,來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熱敏灸就是辨敏施灸,要找準熱敏穴位。

如何找呢?第一步、要把皮溫升高大概到 41 度左右,皮膚潮紅。這個時候,熱敏穴就很容易暴露了。然後就採取雀啄灸法,即是一個脈沖的刺激。第二步,我們使用溫和灸,探查熱敏穴在哪裡。

熱敏灸有兩個要素:

  • 找熱敏穴施灸。
  • 施灸時間是灸,灸到熱敏感的反應消失,這個穴位的最大功效就發揮出來了。(經氣激發潛伏期、經氣傳導期、經氣消退期。)

什麼是熱敏穴?它是灸熱的一個特異性穴位,對艾灸熱力特別敏感,產生一個小刺激大反應。大反應分成六種情況:

  • 透熱。
  • 擴熱。
  • 傳熱。
  • 局部不/微熱、遠部熱。
  • 表面不/微熱、深部熱。
  • 產生其它非熱的感覺。

熱傳到有病的地方,針灸術語叫「氣至病所」,這是熱敏穴的表現。如果施灸的穴位出現了這種現象,這個穴位就叫熱敏穴。如果不是熱敏穴,只出現皮膚表面熱燙的感覺。

探查動態的熱敏穴的過程是「兩部定位法」:

  • 粗定位,用經穴的座標位置定位。
  • 細定位。

熱敏灸和傳統的懸灸有兩大不同:

  • 熱敏灸是選擇這種動態的熱敏穴位施灸;傳統懸灸選擇固定座標的經穴來施灸。
  • 灸量上不同;熱敏灸一定要把這個穴位灸透。

具體上有五大不同:

  • 灸感不同。
  • 灸位不同。
  • 灸法不同。
  • 灸量不同 — 個體化,每個人灸穴位時間不一樣(臨床上最短是10分鐘左右,最長是 200 分鐘,平均時間是 45 分鐘左右);灸的時間不是隨意的,要一直施灸到熱敏感消失;傳統懸灸是一個固定時間灸量,每個穴 10 到 15 分鐘。
  • 灸效不同。

如果要詳細說明,可以看看陳日新教授的論文。

陳日新教授出版了很多著作,包括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 2 本書:

類研究猿複製《熱敏灸實用讀本》圖 1-12 熱敏灸操作流程如下:

「北看天津針、南看江西灸」

陳日新(1956 — ),教授,博士生導師,熱敏灸創始人,江西中醫藥大學灸學院院長,江西省針灸學會會長,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名師,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他長期從事腧穴敏化與灸療規律的研究,在艾灸療法的研究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該項技術開創了一條治療疾病的內源性熱敏調控新途徑,形成了「北看天津針、南看江西灸」的發展格局。

概念介紹

郭義(天津中醫藥大學)主編的《實驗針灸學》說:

近年來,研究者們將穴位和功能狀態聯繫起來進行研究,認為穴位是動態的,隨著相應內臟功能狀態的變化而改變“開/合”狀態和功能強弱。在疾病狀態下,某些穴位出現敏化現象,穴位從正常狀態的“靜息”態到疾病狀態下的“激活”態。這種敏化可能是熱敏、痛敏、壓敏等感覺的變化,也可能是臨床上通過醫生的診斷觀察到穴位處丘疹、凹陷及結節狀或條索狀物等形態特徵表現。隨著疾病的痊癒,這種敏化現象減弱乃至消失。穴位的本質屬性之一是具有功能狀態之別。穴位與非穴位正是由於其功能狀態的差別,實現了其反映疾病及主治疾病的兩大功能。選擇“敏化態”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能實現“小刺激大反應”,激發經氣、氣至病所,從而提高療效。

通過熱敏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探討灸感與灸效的關係,採用神庭和大椎穴溫和灸,每次治療 50 分鐘,每天 1 次,連續治療 7 天。根據艾灸治療時有無熱敏灸感、出現熱敏灸感的次數分為熱敏灸感組和無熱敏灸感組,分析灸感與灸效關係。結果表明艾灸治療時有無熱敏灸感均有療效,治療前後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但熱敏灸感組在總分項、眩暈項、頸肩痛項明顯優於無熱敏灸感組,熱敏灸感的出現與療效密切相關,表明重視穴位狀態是提高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陳日新教授的《熱敏灸實用讀本》說:

艾灸熱刺激,是一種非特異性刺激,通過激發體內固有的調節系統(即經氣系統)功能,使失調紊亂的生理化過程恢復正常。因此艾灸作用,並不是艾灸刺激直接產生,而是通過體內介導的固有調節系統所產生,這就決定了艾灸作用是調節作用,並具有以下特點:···雙向調節···整體調節···品質調節···自限調節···。

收場白

類研究猿以「熱敏灸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一文的結語作收場白:

實踐表明:中醫研究基於臨床很重要;源於經典很重要;遵循中醫自身的研究規律很重要;理論創新很重要。

該文作者為謝丁一和陳日新,刊登於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年 2 月第 28 卷第 1 期第 105 - 117 頁。

後記

讀了解放軍總醫院的關玲的一編文章,題目是「小艾條新療法大天地———喜讀《腧穴熱敏化艾灸新療法》」。文章說:

筆者是一名從事針灸臨床工作的醫生,本著對針灸的熱愛,多年來一直關注著針灸學的發展,但是當今學術書籍的出版,每每令我失望。原創性的內容不足,大段的重複和抄襲已經成了一些中醫書籍的通病。

讀後,兩眼滿是淚水,覺得很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