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粉

Yufen Chun 2025-06-24 1 min read {Quotes} [Philosophy]

2003 年 2 月 5 日,時任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大會上,搖晃一小瓶白色粉末,聲稱手上的粉末為「炭疽粉」,並指控伊拉克可能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憑著這瓶白色粉末,美國甩開聯合國安理會,帶著一群「小弟」揮軍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不過美軍雖然掘地三尺,也沒有找到鮑威爾手上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至 2007 年,俄羅斯總統普丁公開嘲諷,稱鮑威爾的小瓶「裏面可能是洗衣粉」。

2020 年美國大選時,鮑威爾沒有投川普、還公開指責川普“是美國民主的威脅”, “一直謊話連篇”。

川普為此大發雷霆,並拿“洗衣粉”事件猛戳鮑威爾的痛處,在推特上說“鮑威爾是一個真正的死硬分子,他應該為我們捲入災難性的中東戰爭而負責。”

鮑威爾當年在聯合國安理會展示的那管東西究竟是不是洗衣粉,這已經成為歷史疑案。而他本人在辭任後幾度提及此事,也直言後悔。

參考:

  1. 澎湃新聞,斯人已矣惡名難消,孤獨的鴿派鮑威爾洗不去「洗衣粉」之羞,2021 年 10 月 20 日。

  2.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鮑威爾和「洗衣粉」,2021 年 10 月 19 日。

  3.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央視網 ,趙立堅:是誰拿著一管白色的洗衣粉對伊拉克非法侵略?我們大家都記得,2022 年 3 月 16 日。

  4. 百度,洗衣粉事件

  5. The Guardian, Colin Powell’s UN speech: a decisive moment in undermining US credibility, 18 October 2021.

  6. BBC News 中文,伊拉克戰爭20週年:尋找秘密武器的行動為何無果而終,2023 年 3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