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演變

Yufen Chun 2025-05-29 1 min read {Quotes} [Philosophy]

明·張介賔,景岳全書卷一,傳忠録上,《十問篇》: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章神見。 見定雖然事不難,也須明哲毋招怨。

張心在(其人不詳)改訂《十問篇》,收錄在陳修園(清代醫學名家)的《醫學實在易·問證詩》: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人尤必問經期,遲緩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

李麗霞(1988年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南五省中醫學院教材《中醫診斷學》作者。):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麻痘驚疳全佔驗。

1988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醫診斷學》,主編為陝西中醫學院,副主編為雲南中醫學院、新疆中醫學院:

問診首當問一般,一般問清問有關,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將診療經過參, 個人家族當問遍,婦女經帶並胎產, 小兒傳染接種史,瘀痘驚疳嗜食偏。

2005 年 8 月《山西中醫》中載有署名為老膺榮及朱泉的題為「《十問歌》的演變及補遺」的文章:

精神勞逸情誌眠,敏遺傷術居處連, 痰瘀作祟宜細探,嗜惡為害也多閒。 訴多當辨主與次,先後理順因果清, 初診須多費心時,複診有據可簡靈。 疑難再審何應有,或症意重病家輕, 或不善述或健忘,或有顧忌瞞隱情。 須省周折通俗談,務達真切仔細聽, 善問得法佐旁證,醫病相協病機明。

果雪兒中醫育兒團隊的七彩雲老師:

望聞問切問到點,一問不適二問眠, 三問寒熱四問汗,五問頭身六問便, 七問飲食八問胸,九聾十渴俱當辨, 十一舊病十二因,十三診史十四眷, 十五婦人問經期,遲速閉崩帶孕產; 十六小兒先後天,預防接種及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