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具有官方明確定義的法定詞彙。
中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定義是:「『中醫』指傳統中國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簡稱中醫學,是指『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醫學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
在古代沒有「中醫學」或「中醫醫生」的用法。
「中醫」一詞被使用僅有 160 年的歷史,出現在西醫被引入我國後。
1857 年,由英國傳教士、醫生合信(Benjamin Hobson, 1816 – 1873)用中文編著的《西醫略論》,第一次正式使用「中醫」一詞 。它是介紹西方醫學的書。它說:「後附鋸割手足等圖,系西國習用之法,不得不載;恐中醫一時未能仿行,姑不詳論。」
很顯然,這裡的「中醫」一詞指的是中醫醫生。
這本書中,還多次出現「中國醫士」、「中土醫士」和「西國醫士」等詞彙,來分別指稱中醫醫生,西醫醫生。
「中醫」被用作「中國醫學」出現在醫學著作中,首見於唐容川於 1884 年出版的《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中。他是清代醫學家、經方家、也同時是中西醫匯通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在這本書卷二有一句話:「蓋西醫初出,未盡周詳;中醫沿訛,率多差謬。因摘靈素諸經,錄其要義,兼中西醫之說解之,不存疆域異同之見,但求折中歸於一是。」
這本書明確地將傳入的西方醫學稱為西醫,中國本土傳統醫學稱為中醫。